台南區農業專訊第3期:6~9頁(1993年3月)

胡麻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

文/圖  李文輝 

胡麻栽培管理

一、整地及作畦

胡麻因種子細小,而且初期生長緩慢,又較忌雨水,為使發芽整齊及生長良好,整地工作必需精細。在土壤乾濕適宜時,以曳引機先行一次耕犁碎土後,再作二度耕犁,同時作畦。作畦栽培之優點是便利灌溉排水、除草、施肥及病蟲害施藥等田間管理工作。

二、播種

本省春、秋作二季均可種植胡麻,春作胡麻產量高,每公頃可達1,200公斤,但產量常受氣候影響,病蟲害發生較多。秋作胡麻產量較穩定,生育期適量灌溉,每公頃亦可達1,000公斤以上,二季相較之下,秋作較為穩定。

  1. 播種期:胡麻播種以春、秋作為主。春作播種適期為2月下旬~3月下旬,早播種氣溫低,發芽不良,過遲收穫遇雨季,容易發芽品質受影響。秋作以8月下旬~9月中旬。即中秋節前後10天,在雨季結束前,初期有充分促進生長,後期日照充分,有助於籽粒發育,提高產量,春作胡麻播種至開花日數28~35天,生育日數約80~95天。

  2. 播種方法:一般施行撒播粗放栽培,大多發芽不整齊,缺株多,產量低。如以作畦條播方式,產量可提高一倍以上,目前最適當的播種方法採用一畦二行條播式,畦面寬60公分,畦溝寬30公分,溝深25公分,畦面行距50公分,畦上行株距40×20公分。播種時以曳引機附帶播種機一次完成作畦、施肥、開溝、播種及覆土等作業,播種深度以2公分,播種量每公6公斤。

三、肥料

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需有充分之肥料。尤其地力較差土地,更需施用腐熟堆肥,每公頃6,000公斤,一般化學肥料施用量為硫酸錏300公斤,氯化鉀100公斤。亦可用複合肥料39號300公斤,堆肥及過磷酸鈣全量,硫酸錏及氯化鉀半量作基肥。半量於播種後30~40天並配合灌水後施用於畦溝,基肥在整地時施用於土面、耕犁使與土壤均勻混合。複合肥料基肥、追肥各半,複合肥料之基肥可隨播種機播種時同時施用。

四、間苗、中耕及除草

  1. 間苗:春作氣溫較低,播種後約10天左右發芽出土。至3~5公分時,行第一次間苗。至10~15公分時,行第二次間苗,株距20公分。

  2. 中耕除草與培土:作畦栽培在播種覆土後,施用43%拉草乳劑300倍稀釋液於土面,每公頃4公升藥液,可防止雜草發生,如發生雜草則配合培土時除草一次。若遇雨水,畦溝土填滿,應在雨後土壤乾濕適宜時行中耕培土,以免土壤表面結硬,妨礙排水及植株生育。株高30公分時為培土適宜時期,於間苗施肥後進行。

五、灌溉與排水

胡麻生育期需要適當水分,才能生長良好,提高產量。灌溉視土壤水分含量而定,一般於生育期灌溉2次,灌溉時期以開花始期及中期各一次,以畦溝灌溉,使畦面吸濕後排水。胡麻忌積水,生育期降雨過多時,亦應注意排水,需在田埂四週應設有排水溝。

六、摘心

在始花25天實施摘心,通常用鐮刀除去植株末梢部分,又稱去尾。摘心的好處是防止徒長並使蒴果上、中、下位成熟一致,籽粒充實,增加產量。據試驗結果,始花25天摘心時,籽粒產量比不摘心者增產20%,摘心效果因期共作而異。一般而言,春作生育旺盛,摘心效果較大。

病蟲害防治

胡麻植株具有苦味,蟲害發生較少,如與水稻輪作則病害亦很少發生,主要病蟲害種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害

胡麻易為病害所侵。目前已知之病害中,細菌寄生者有2種,真菌類也有數種,計10餘種病害。其中較重要者,有青枯病、白絹病、萎凋病、白粉病等。引起胡麻枯死者有青枯病、萎凋病及白絹病等3種。病斑極為相似,難於鑑別,其不同點如下:

  1. 青枯病:為害根和莖部。受害時導管變黑而後腐敗,並由葉柄基部產生黑色條斑,葉部先自葉脈褐變,而後葉片很快萎凋,為胡麻最嚴重病害之一。
  2. 萎凋病:為害莖部,近地基部褐變後,發生淡紅色粘質的黴狀物,而後全株萎凋。
  3. 白絹病:為害莖的地基部,病黴為發生白色菌絲,並有多數粟粒狀的菌核,發生初期青枯,以後逐漸全枯。

以上3種病害,在高溫多濕情況下極易發生,且都為土壤傳染者。

防治法:(1)輪作(2)早期拔除病株並燒燬(3)注意排水(4)除促使植株生長旺盛等消極方法外,並無有效的防治方法。

  1. 白粉病:為害葉部,初生白色粉末,後漸次擴大至全葉,最後葉片變黃枯死,常發生於高溫多濕環境及胡麻生育後期。秋作較易發生,因為生於結蒴果後期,影響產量至微。

防治法:參考其他作物白粉病推荐藥劑,如發病時每10天一次,連續2~3次。結莢期須用50%免賴得W.P.1500倍,發病時須用13.4%邁克乳劑4000倍或11.76%芬瑞莫乳劑10,000倍,10.5%平克座乳劑2000倍等。

二、蟲害

胡麻主要的蟲害台灣大蟋蟀、斜紋夜盜蛾、蚜蟲、紅蜘蛛、金龜子。其為害情形及防治法如下:

  1. 台灣大蟋蟀:為害生育初期的幼小植株,自胡麻嫩莖地基部切斷。

防治法:使用3%加保扶粒劑與基肥同時使用,每公頃30公斤,誘殺法以新鮮甘藷簽切成2~3公分長,混拌加保利粉劑後,於黃昏時散放於洞口誘殺。

  1. 斜紋夜盜蛾:幼蟲在心葉部或在葉背上嚼葉為害,留有食痕,三齡以後幼蟲,夜間爬到葉片上嚼葉為害,日間潛伏於土中。

防治法:施用2.8%賽洛寧EC2000倍或10%百滅靈EC3000倍或22.5%陶斯松700倍液防治,噴藥時間以下午為宜。

  1. 蚜蟲:為害新葉或葉片,吸食葉汁,至葉片黃化、皺縮、嚴重時提前落葉。

  防治方法:施用50%比加普W.P.2000倍或90%納乃得W.P.3000倍防治。

  1. 紅蜘蛛:主要為害葉片吸食葉汁,致葉片黃化枯萎。

防治方法:施用殺蟲劑18.5%大克滿W.P.500倍,35%芬佈克滿W.P.500倍防治。

收穫與調製

一、收穫適期

春作在2~3月播種,5~6月收穫。秋作9月播種,12月收穫。成熟徵狀為葉色變黃,逐漸由莖下部落葉。下莖部及下部蒴果變黃褐色時,蒴果內種子飽滿並呈黑色,即可開始收穫。

二、乾燥脫粒

收穫時用鎌刀從植株地面割起,10餘株為一捆交叉豎立於田面乾燥7~10天,至蒴果裂開,即行敲落蒴果內種子,後再放置3~4天後行第二次脫粒。直在中午烈日時進行,敲打後常混雜有枯葉、小枝等,可行風選去雜質,所得種子曝曬1~2天後貯藏。若要留種則需乾燥至水分10℃時貯藏。

加工處理及利用

胡麻主要用途為加工壓榨胡麻油、香油及糕餅之佐料或餡料。亦可作食用加工品之人造奶油,工業用原料油及機械油,油渣可供飼料及肥料之用。

麻油是胡麻經過培炒、粉碎、蒸煮、製餅、壓榨等步驟而得到褐紅色具特殊香味的油脂產品。一般黑胡麻榨出的黑麻油比白、黃胡麻榨出的油頻色為深。市售稱胡麻油、芝麻油、黑麻油、烏麻油等。由白、黃胡麻榨出的麻油產品稱為香油、馨香等,臺灣亦有以黑胡麻水蒸餾法製取之麻油,顏色較淡亦稱為香油。

麻油為半乾性油,香氣濃郁,調味用麻油有引發食慾的功效。麻油一般常用做麻油雞、麻油炒腰子、桂圓肉、螺肉及肫肝,三杯雞,魷魚、土虱及泥鰍,麻油菜心、嫩薑、豆豉、醃蘿蔔,麻油絲、紅蟹飯、麻辣黃瓜、拌苦瓜,薑母鴨、麻油蚵仔麵線、麻油腰子湯、肝片湯、糯米燒賣、糯米鴨、麻油蝦、麻醬麵等菜餚,香油則為家庭烹調用的香料。

成分及功效

胡麻含有油脂50%、蛋白質17~23%。胡麻油的成分以脂妨酸為主,蛋白質次之,依據中興大學分析結果,麻油脂肪酸組成分最主要為油酸、亞油酸及棕櫚酸、硬脂酸、次亞麻酸及花生等六種,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5%。胡麻籽粒脫脂後,胡麻粉含有50%蛋白質,一般蛋白質組成由22種主要胺基酸所合成,而胡麻粉含有人體組織正常生長與維護所必要胺基酸9種及非必要胺基酸7種,在必要胺基酸「台南一號」有7種超過美國FAO聯合委員會所訂的標準量又據1961年董大成等3人胡麻籽粒成分分析結果,胡麻籽粒100公克裡面含有熱量588大卡、蛋白質16.3公克、糖質14.4公克、脂質52.9公克、纖維2.8公克、鈣1240毫克、磷552毫克、鐵13毫克、維他命B10.64毫克,B20.22毫克、菸鹼酸4.2毫克,所以麻油被認為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健康食品。

胡麻油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其麻油具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堅筋骨、明耳目、補肺氣、止心驚、利大小腸,又服輕身不老。民間也認為有治白髮、養顏容、通潤便秘、淨化血液之效。外科方面有治火傷及消炎的效果,另有抑制癌細胞的發育,生產後乳水不足,用麻油炒飯加鹽食用,並可增進精力,強壯身體等功能。

裝飾圖回首頁              裝飾圖回出版品             裝飾圖回台南區農業專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