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區農業專訊第2期:23~25頁(1992年12月)

訪余慶源農友談盆栽植物意境創造、培育和經營

文/毛賢宗、吳素華  圖/李國強  

台灣社會於物質生活豐厚之餘,繼續追求閒適的生活,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慰藉,蔚為時下風氣。很多人想極力追求自然,接近自然,每逢假日到山林田野從事休閒活動,讓自然撫慰息,對身心均頗有助益。另外就在家裡室內室外庭院蒔花盆栽,以創造一種人為的自然環境,彌補不能接近自然的缺憾,於是盆栽應運而生。

盆景是自然山石樹木形勝之縮影

盆景是自然山石樹木形勝之縮影所謂盆栽意指將適宜盆養之樹種植於盆中,配合其先天條件,加上培養者之創意,加以整形,並配以石材、小草等,使成為天然林相或山水之縮影。盆栽所刻意創造的景緻即為盆景,換言之,盆景乃樹石藝術天然之縮影。本省盆栽最早始於清末民初,當時一府二鹿最為繁華。當時之名門世家、文人雅士培養盆栽,供賞玩。樹種幾乎清一色為榕樹,彼時已有同好社團組織,定期舉辦展覽,相互切磋觀摩。而盆栽技藝之突飛猛進乃近餘年之事,因國內不少知名師極力推廣盆栽教育,並引進日本技術及造形理念,將盆栽引入另一個新的境界。

盆栽是興趣和專注所在

盆景住在台南縣東山鄉東中村40號的余慶源農友,自從小即對盆景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啟蒙亦早。彼幼時看到同村之長者栽種滿園奇形怪狀之榕樹及九重葛,怡然嚮往,心為之動。於是乃自行彷效育苗栽培,後經國中、高中老師購書相贈,始漸入盆栽之門。後更因興趣考進屏東農專園藝科,得繼續深造,親炙盆栽學問,復得屏東地區盆栽前輩之指導,及故黃季春教授之鼓勵,毅然全心投入此一工作。而盆栽技藝日益增進。因而服兵役期間,因此項專長,獲得上級交辦營區之綠化、育苗及大樹之移植工作,充分發揮所學及專長。至75年退伍後,得嘉義盆栽名師詹益隆之獎掖指導,義無返顧投入此一行業。越二年,因種種原因而考入東山鄉農會推廣股工作,一方面為農民服務,另一方面於業餘時間鑽研盆栽技藝,歷時四年。81年1月辭去農會工作,專心從事盆栽事業。並受東山鄉農會之輔導,申請農村青年創業貸款250萬元,用以購買素材、苗木等。

從苗木繁殖到素材出售

從苗木繁殖到素材出售一盆古樸虯勁,生意盎然的盆景都是由素材培養開始。目前本省用於盆景養成的樹種,較主要的有櫸、榆、朴、真柏、黑松、串山娘、水莞花(海梅)、黃荊(埔仔)、象牙樹、楓港柿(紫檀)、小葉厚殼樹、榕樹、木麻黃等。多數為本省原有之樹種,少數自日本引進。其中以榕樹、櫸、朴等三種為最主要樹種。目前余慶源農友經營盆栽植物佔地0.2公頃,另有苗圃1公頃,備苗木養成用。其盆栽素材來源有二,一為苗木田間養成。苗木由種子繁殖或枝條扦插而來;二為自其他同業購入培養。而其主要的樹種有朴樹約400株、榕樹150株、櫸樹400株等。

盆栽之簡易栽培管理

盆栽植物之栽培管理,因地區樹種之不同而異,無法詳述,茲僅提供一般簡易栽培管理方法,供愛好此道者參考:

1.澆水及施肥:一般炎熱夏季,每天需澆水兩次;春秋季每日澆水一次;冬季則視土壤乾燥情形而定。施肥則忌用化學肥料,一般以有機肥料為主,亦得配合有機液肥之施用。施用時期視樹株生長情況而定,一般在素材養成階段須比培,施肥較多;成品則僅為維持樹形,因此,施肥量較少。

2.整枝及剪定:每年春秋二季實施全面修,平時為為平衡樹拐,亦需實行日常修剪。如此反覆整枝、剪姿方可完成預期希望之樹形。

3.換盆及換土:盆樹經一段時間之生長後,盆土轉變為酸性,土壤結構亦遭破壞,樹體亦變大,故須換盆及換土。一般闊葉樹約兩年換土或換盆一次;松柏類約三至四年換一次。本項作業亦可視樹實際生長情形實施之。

未來展望

目前本省之盆栽植物,因樹種多,且樹種之主要來源仍多仰賴山採,因其對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之破壞甚鉅,且國人對於人工培育而成之素材,其圓幹完整無傷之樹格甚為喜愛。本園日後將朝此方向發展,以育苗、盆養規格化之素材生產為主,以減少對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之破壞。力求素材品質整齊,尺寸規格化,銷售及服務制度化,藉以提昇生產效率,縮短栽培時間,使盆栽之推廣更為普及。如對盆栽管理有問題或有興趣,須進一步瞭解,歡迎洽余慶源農友,電話(06)6802852。

裝飾圖回首頁              裝飾圖回出版品             裝飾圖回台南區農業專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