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區農業專訊第18期:2~5頁(1996年12月)

水稻有機栽培要領~安全栽培

水稻有機栽培係在栽培過程中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及合成農藥,而以有機肥料及植物性提煉物質或生物防治替代。在本省,長期使用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造成土壤劣變及生態失去平衡,有益昆蟲瀕臨絕種。因此有機栽培相當重要。

由於有機栽培需用量之有機肥料成本較高,水稻初期生育較慢,加上發生病蟲害不能以化學農藥防治,故產量較低,稻穀的生產成本較高。因此產品的售價自然相對提高。

為減少無謂投資、穩定產量、避免風險,有機栽培應採用安全管理方式。在理論上,每坪株數約70株,每株穗數一期作15穗。二期作12穗,每穗粒數約90粒,產量即可達到一期作7200公斤,二期作5400公斤。如此栽培方式將可減少病蟲害及倒伏之發生,穩定產量為達安全栽培之目的首先必須培養地力,利用第一期作6月中下旬收穫前一週,稻田撒播田菁,二期作11下旬收穫前一週稻田撒播青皮豆,水稻收穫時稻草均要截短掩埋入稻田中。

有機栽培應選擇共有抗病、抗蟲之品種。本人認為台梗2號很容易管理,頗適合有機米栽培。插秧時期在一期作為二月上、中旬,二期作為7月下旬,如此可減少稻熱病及紋枯病之發生。

容易發生雜草之稻田插秧後應保持田水,以上壤不落出水面程度,一期作20天、二期作10天,再撒佈穀殼,每公頃5噸。有機栽培之水田除成活期、幼穗形成期及抽穗期需較多水外,其餘均應採5-7天輪灌一大,最高分糱期應曬田以防倒伏及病蟲害發生。若有病蟲害可以蘇力菌等生物藥劑防治。

水稻有機栽培不但可生產無污染、高品質、好吃之良質米,而且使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出健康,使垃圾變成有效農業資源,恢復自然生態環境,希望不久的將來能找回昔日在稻田裡釣青蛙、抓泥鰍,雨後滿天蜻蜓飛舞的景象,生產有機米不但走功德一件,也藉此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可耕之沃土。

裝飾圖回首頁              裝飾圖回出版品             裝飾圖回台南區農業專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