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黃和炎
台南縣南化鄉的芒果栽培面積約1,300公頃,整個南化鄉的農業生產環境有兩大限制因子,一為缺乏水源,另一為土壤屬泥岩,俗稱青灰岩—下雨泥濘不堪,乾旱則龜裂,無構造可言;這種土壤不但肥力很差,保水力也很差,而芒果偏喜愛這種環境,因為芒果種在肥沃的土壤裡,營養生長旺盛,果實很大,著色不良,甜味不高。芒果生長勢很強,在貧瘠的地力長得恰恰好,植株不會長得很快,每年可以減輕修剪矮化工作,有時候土壤發生龜裂,部分根群受傷,也能依賴未受傷的根系吸收水分及養分,還是長得好好的,照樣開花結果,其他的果樹就沒有這種本領,如荔枝樹被颱風吹倒後,大概是九死一生,更談不上開花結果。
從82年起推行降低芒果產銷成本計畫,輔導團動員了產官學各方面人力參與工作,在生產方面就包含栽培,土壤肥料、病蟲害、農機及水土保持的工作人員。台南縣是芒果主產區,輔導團就在台南縣選了左鎮、南化、玉井等三鄉鎮,工作一開始先找農會談計畫,似乎都舉雙手贊成,然後擇日考察地點,認為地形及園相有改善空間者再約談農戶溝通意見,並由各行專家說明做了以後對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品質有何好處,開會時多數班員都能接受,但由於開闢作業道難免會損失幾棵芒果樹及需農家自籌配合款,所以回家與另一半商量結果又發生變卦,於是輔導團,又得重新選地、考察、說明,經過幾次的演變,南化鄉的推行計畫終於落在鏡面的芒果產銷班。
鏡面班參與工作的面積約20公頃,是一個小盆地,四邊環丘陵地,坡度10∼30度,計畫推行前,成林果樹並未依等高線種植,都依個人土地種得密密麻麻,園內地主開搬運車進入果園是困難加危險,經水保人員做整體的規劃,農友也同意聽專家的意見,果樹該砍就砍,作業道山邊溝該設立就設立,連絡道也是一樣,農民是犧牲幾棵果樹與部分土地,以20公頃為一體的作業系統終告一段落,為期一年六個月,主要工程作業水泥路面2,122平方公尺,駁坎1,042平方公尺,蓄水池6座,山邊溝6,000公尺及其他相關設施,現在開部轎車在示範區走一趟,也沒有驚險感,開搬運車幾乎可以到達每一棵果樹下,所以作業上方便多了,也輕鬆多。
全區的土壤及葉片都經過台南農改場取樣分析,並詳細調查過去每家農戶的施肥量與方法,果實也同樣取樣分析,這些資料,經過研判,其氮磷鉀該如何調整,施用方法該如何改進,利用開會的時間一一向每個農戶說明。20公頃,13名農戶,依地形不同共採取土壤及葉片各19個樣品。土壤酸鹼度5.6∼7.5佔74﹪,小於5.6的佔23﹪;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3﹪(高)者佔16﹪,界於2∼3﹪(中)者佔26﹪,小於2﹪(低)者佔48﹪;有效性磷的含量:中的佔5﹪,低的佔95﹪;交換性鉀:中的佔84﹪,低的佔16﹪;交換性鈣:高的佔32﹪,中的佔58﹪,低的佔10﹪;交換性鎂:高的佔84﹪,中的佔16﹪。可能由於上坡的表土及肥料沖刷到坡腳下,導致下坡的pH較低,有機質的含量較高。葉片營養分含量:高氮佔16﹪,中氮佔47﹪,低氮佔37﹪;磷、鉀、鎂界於中低範圍,中者佔63﹪,低者佔37﹪;銅、鐵、錳及鋅均在高及中範圍。在芒果而言,若植株及果實在高鈣低氮的條件下,則果實顏色鮮豔,硬度較大,貯存時間較長,糖度高,相反的在高氮低鈣的情形下,果重增加,果色淺,酸度增加,不耐貯藏。果實品質83及84年分析結果顯然有進步:83年平均單果重355公克,84年394公克,果實糖度83年11.7度,84年12.9度,果實酸度83年與84年相近,分別為0.29及0.27﹪。
芒果要昆蟲授粉才能結實,過去產銷班慣用臭魚或動物內臟或屍體飼養麗蠅(俗稱金蠅)幫助芒果授粉,每公頃成本費約4,000∼6,000元,開花期全區果園惡臭四起,難以忍受,83年起服務團指導改用豆渣飼養麗蠅,效果非常良好,每公頃費用比臭魚節省2,500∼4,500元,且無惡臭發生,符合環保要求,也節省生產成本。
鏡面芒果產銷一、二班合併為降低生產成本示範班,總面積20公頃,農戶13戶,每戶平均面積約1.5公頃,屬於小農制,其中王國膦與黃位任兩位農友各佔4.5公頃,班長張銘良,會計王國勝,這兩位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非常結實,徒走坡地,健步如飛,非常健談並充滿幽默感,說服力很強,可以指揮班員從事團隊的工作,這二班都採取共同作業,如生產資材之選購,病蟲害防治等等都在同一時間進行,他們有固定的班,筆者不定期參加,另外還有聯合班會(左鎮、南化、玉井降低生產成本班),每2個月一次(農忙期外),服務團成員都要參加,早上開會討論,下午現場參觀,互相交換意見,輸人不輸陣,所以對工作的改進,品質的提升都具有競爭性,前面說過鏡面的芒果品質已有顯著的提升,左鎮與玉井的班也同樣有進步,以後有機會再介紹。鏡面班的整枝修剪工作做得非常徹底,枝條該剪的就剪,該留的就留,整片果園看起相當整齊,全區約90﹪為愛文品種,其他品種加起來不超過10﹪,輔導團要求提早套袋,減輕農藥的使用,以及進行適當的疏果,以增加單粒平均果,這方面的工作做得仍差強人意,不過比起其他產銷班是好得很多,這班的芒果也被選為外銷芒果的供果園,採收期筆者也去調查果實品,班員都說他的芒果最好吃,要我試試看,我一個肚子能吃多少粒芒果,真是深覺溫馨的一面,我只能說只要各位班員多賺一點錢,打出品牌,增加市場的競爭力,那麼計畫的目的就達到了。這班的產品都參加農會共同運銷,83年150公噸,84年319公噸,分級包裝做得很徹底,由南化農會派員輔導,在各批發市場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還有一點要加強的工作就是果園草生栽培,過去都使用殺草劑全園淨耕的情形下,表土流失嚴重,自從接受降低生產成本示範班後,草生栽培也列為重要工作項目之一,為了永續農業,雖然做起來費工花錢,但非做不可,兩年來還沒有做得很好。
班員的訓練:教育訓練人才是重要工作之一,凡參加降低生產成本的班員都參予講習,除了一般栽培技術訓練外,也邀請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專家做經營理念的講課,曾到過興農山莊二天的密集課程,並利用農閒期集中在玉井農會地區農業館每週一天的講習,所有班員都受過相當時數的訓練,以鏡面班的平均年齡四十四歲而言,對於新知識新理念都能接受,筆者也擔任一堂課,即芒果授粉昆蟲的飼養與釋放技術,認為只要方法簡單與實用性,班員的接受意願就很高,所有課程的安排都朝應用性、發展性去追究,這些班員等於修了短期的專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