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溫秀嬌
現年三十七歲,家住台南縣東山鄉南勢村的吳森富,由於世代務農,因而從小他就想一輩子留在農村,經營父親留給兒女的一片坡地果園,做個踏踏實實的農民,而如今他是走在自己期望的路上。「我父親曾是東山鄉農會理事,他留給我們兄弟四十二公頃果園,我因為是兄弟中唯一的「農夫」,因此這些果園就由我和內人洪玉茹全權經營....」。
吳森富說這位於南勢村格子埔往崁頭山之間的果園目前種的果樹種類以椪柑、柳丁、龍眼、荔枝為大宗,餘為葡萄柚,文旦及桃子...等,因為果樹種類繁多,也受最近幾年沿線附近有觀光果園的經營成功,導引它想給果園整合的理念,故「森山休閒農場」的構圖常浮現在他腦海「我想給這些果園加入新的經營方式,是基於想突破果園經營的困境,以便帶動故鄉的觀光農業前途,雖然目前受制於果園位在水源保護區裡,開發案遲未受政府正式核准,但我是衷心盼望這份夢想能實現...」。
在他夢想未實現之前,吳森富為配合目前農業政策,他是仙湖水果產銷班的班長,他形容這個擁有二十五位班員經營九十七公頃果園的產銷班是「少年仔班」因為成園年齡以三十五歲以下的居多,故他是領導著一個極具潛力的產銷班,進行產品分級包裝,建立品牌的正常運作。曾多次參加農村青年專業訓練,經營坡地果園他會重視水土保持工作的原因,是有鑑於鄰近的坡地果園常被雨水等沖刷,以致土質日以流失,而變得愈來愈不良,因此,他常在召集班員開班會時要班員們多重視這方面工作,當然他也重視有機肥的施用和生物防治觀念的灌輸,「我希望藉著我的努力和關懷,讓永續性農業能在故鄉裡有所發展」他誠懇的如此說。
許多親朋好友都羨慕吳森富有個會作整桌鄉土菜的太太,關於這點他說:「就是因為她有這幅好手藝,我才想到經營休閒農場啊!」他總覺得夫妻各有專才並同心者是經營事業的基本條件,他希望已是農會家政班資深班員的太太,能繼續研究一些能讓人「回味」從前的菜餚,以便將來在休閒農場的餐飲屋裡一展身手。
問一個七歲兒子的吳森富將來繼續留在農村嗎?他毫不遲疑的說:「那當然!」因為他覺得農業並不是都走在夕陽裡的,如果肯花點心思去想、去做,它還是有發展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