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89-10 (No.108)

睡蓮栽培與利用

/圖 張錦興、林棟樑、楊藹華、蔡承良、王仕賢

審稿/中興大學 朱建鏞

前言

睡蓮是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在冰河時期即已廣泛分布於全球各水域沼澤地帶。依據化石的考據已有15千萬年以上的歷史,從古埃及史蹟中(約在西元前30004000),可發現尼羅河沿岸的帝王陵寢繪有水池栽培的情況,及宗教節目、喪葬禮式、奉獻神明或宴客送別等以示敬重的墓壁圖等。另外在印度佛教的記載中,早期佛教蓮座之相“七寶蓮花”中含有二種荷花與五種睡蓮,被譽為聖潔的象徵。同樣的,在中國睡蓮的栽培甚久,亦是聖潔的象徵,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使蓮之名傳頌至今,那時欣賞的睡蓮是屬白花種(Nymphaea tetragona)

紅花睡蓮
紅花睡蓮

睡蓮科(Nymphaeaceae)共分九屬,其中以蓮屬(Nelumbo)與睡蓮屬(Nymphaea)所包括的種類最多,分佈最廣,較為人所知,在印度與中國常將這二屬混為一談,然而在基本染色體數上卻有不同,蓮屬染色體數2x16,而睡蓮染色體數2x14,在生長形態亦所有不同,但在食用性質上卻以蓮屬較為人所知。台灣地屬熱帶、亞熱地域,水域甚多,故栽培上蓮較為常見,目前以台南縣白河地區為最大產區。反觀睡蓮屬的栽培記載則較少,最早的種植地區紀錄是在民國60年代,台北金山及陽明山地區少數業者嘗試引入種植,因其非主流花卉,其數量不多,常被人遺忘在市場角落。後來由於睡蓮花大、色多、味香,而引起不少業者的興趣,台北石門與嘉義水上地區數位業者開始朝向切花生產專業栽培。近年來,由於睡蓮在食用上的開發利用,在六甲與白河地區出現食用睡蓮的栽培,且因社區都市高度發展,亦出現盆花的栽培,主要在田尾與台南市安南區。目前全省栽培面積以嘉義縣的水上地區居多,近5公頃,其次是台南縣的六甲與白河地區。

分類

睡蓮原產於熱帶、溫帶地區,已知有40種以上,我國原生的睡蓮不過23種。台灣原生有2種子午蓮(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和白花睡蓮(Nymphaea houchali Burm f.),但近年來由於工商發達,人口急速增加,原生地破壞殆盡,野生睡蓮已不多。由於睡蓮為古老的雙子葉植物,在形態上仍具有某些單子葉植物的特徵。原始型的花具有下列特徵:具花被、兩性花且為規則花、子房上位、心皮與雄蕊多數個,呈螺旋狀排列,花的各部位互相分離,即不為合生。

睡蓮為睡蓮科中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屬,除南極之外,世界各地皆可找到睡蓮的蹤跡,根據物種的特徵,可依次分類如下:

一、依種莢開裂的方式

1.離生心皮群(apocarpous group):心皮各側面互相分離,外側雄蕊成熟最早,其藥上部具有附屬的突起,花軸突出水面1030cm,花大且香,葉大具有波浪狀的葉緣,主要全為原產於熱帶、晝開夜合的品種,如N. nouchaliN. capensis var. zanzibariensis

再依花器、種子解剖可分下列2個亞屬

(1)Anecphya:為澳洲亞屬(Australian subgenera),完全缺少心皮花柱(carpellary styles)

(2)Brachyceras:廣熱帶亞屬(Pantropical subgenera)具明顯呈三角形(幾近三角錐)的心皮花柱。

 2.合生心皮群(Syncarpous group):心皮各側面完全合生,雄蕊之藥上部無附屬實起,花軸僅達水面,包括所有寒帶品種及部分熱帶品種,如:N. mexicanaN. tetragona。再依花器、種子解剖分下列3個亞屬:

(1)Castalia:即Nymphaea,北溫帶亞屬(The north temperate subgenera),特徵是花藥浮於水面,花藥短小,雄蕊形似花藥,無延長的附屬物,種子表面光滑、葉緣無缺刻近圓形,根莖不耐旱,包括所有寒帶品種及一些晝開夜合的熱帶品種,之後學者更將寒帶品種合稱Chamaenymphaea,熱帶品種合稱為Xanthantha,而將此亞屬一分為二。

(2)Hydrocallis:新熱帶亞屬(The neotropical subgenera),特徵為夜間開花,花朵浮在水面,花柱大型呈棒狀種子上附有特殊的細毛,多為熱帶品種。

(3)Lotos:古熱帶亞屬(Paleotropical subgenera),熱帶品種,夜間開花,心皮花柱大呈帶狀,雄蕊呈線形而頂端圓形,葉脈分布顯著,葉緣有明顯齒狀缺刻,花梗強韌,可支持花朵突離水面一定距離以上。

二、依原生地氣候

1.寒帶睡蓮:日間開花、花季早,但入秋前即結束,葉片平滑呈圓形,大小中等,花朵僅漂浮在水面。耐寒性強,數經寒冬而不枯死,以歐洲白睡蓮(N. alba),芳香睡蓮(N. odorata)為主。

2.熱帶睡蓮:日間或夜間開花,日間品種的特徵:花梗堅挺伸出水面,夜間者則花朵僅浮在水面,熱帶睡蓮其花朵大,花期長、花形大、色彩多、芳香,必須經年栽植在溫暖的環境中,在溫帶地區較不易越冬。

三、依花朵開放時間

1.晝開睡蓮:花朵開放時間在清晨6:008:00開放,中午或下午閉合。

2.夜間睡蓮:開花時間在晚上8:0010:00開放,翌日0:0011:00閉合。

香水睡蓮
香水睡蓮

齒葉夜睡蓮
齒葉夜睡蓮

本省現有的睡蓮早在日據時代已引入,但種類不多,目前主要在公園水池中常見的品種以白花的齒葉夜睡蓮(N.lotus L. var. dentata),紅花的紅花睡蓮(N. rubra Roxb.),藍花的碧藍睡蓮(N. carenlea Savigny)等,近年來部分品種被利用為專業栽培,以俗稱香水睡蓮及觀音睡蓮二大系統為主,多為國外引進的雜交種,屬於日開的睡蓮品種,並有利用於盆栽型的小花睡蓮品種。

植株生長狀態

水生植物生長的環境因與陸地植物有明顯不同,在生育狀態與植株形態有異於陸生植物。睡蓮為草本水生植物,根著生在底土中,生育期間有沈水與浮水二階段,葉子的形態上即有潛在水中的潛葉與浮在水面的浮葉之別,因此依不同生長時期,會出現3種不同的葉形:(1)潛葉,在生長季不斷萌出,在水中生長的葉片,尤其在幼芽出現時最多,其葉形通常狹長呈現近於矢形,葉色偏赭紅色;(2)浮葉,當潛葉不斷的長出而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葉片開始浮出水面,是睡蓮的主要葉片;(3)氣生葉,發生於少數熱帶品種,成生長於過份擁擠的環境下,挺出水面。睡蓮浮葉的形狀大小差異甚大,直徑內最少3.8㎝的子午蓮(N. gigantea),葉形心圓或盾形為多,亦有卵圓形,倒卵形以至箭鏃形,一般葉片上表面有甚厚腊質的角皮層,可防止水分滲入,氣孔僅在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則有強力的吸水性,與水面完全密合。葉脈自葉柄接觸葉片處向外輻射而出,其精密葉脈結構,可協助支持葉片,其葉脈分佈結構可作為重要的分類特徵,葉脈間具有巨大海綿狀孔隙,是水生植物重要的通氣組織,藉著葉脈的分佈一直延伸到葉柄,通氣組織是由木質部所分化而成的,一般葉柄的長度粗細依品種而定,通常葉柄具有相當大的伸展性,能隨著水位的升降的調整,尤其在水面突然升高時,能在一二天迅速生長1英呎以上,促使葉片保持突出水面,並使所有葉片均勻分佈在水面上。

葉序以輪生或互生式生長,當開花期時,花側由芽頂單生出水,形成一花一葉,花整齊為兩性花,子房上位至周位,花萼4片,偶有37片,卵形,花瓣740片,長橢圓、披針成倒卵形,雄蕊20700個,在開花前裹住心皮上方,成熟後則張開成鎌刀形,在花朵上的排列,外輪的花絲較寬而瓣狀,漸到內輪者呈絲狀。花萼、花瓣、雄蕊在花托與子房壁的上方呈螺旋排列。心皮547個成環狀排列包埋於花托之內而呈合生狀態,上部花柱分離,柱頭絲狀,以乳狀突出物為中心,呈漏斗狀,當成熟時分泌甚多的柱頭物,柱頭物主要含葡萄糖、果糖及胺基酸,用以吸引授粉昆蟲。

花部的各部構造
花部的各部構造

開花的特性,大部分雌蕊先熟,花的壽命只有4天,第一天花通常開放較晚,且只微微開放,雄蕊及附屬物形成柵欄狀,而將富有柱頭液的柱頭圍在中間,第二與三天花朵完全開放,雄蕊開裂,雄蕊上方會互相接連,並與心皮其它附屬物一同將柱頭完成包住,授粉昆蟲採完花粉後,跑到第1日花,會由於花朵特殊的外部型態及雄蕊表面的臘質而失足落入柱頭液中,由於柱頭液具有界面活性劑的功能,會破壞表面張力,通常昆蟲會失足溺死其中,使花粉完全落入柱頭中完成授粉,第四天,通常甚晚才開放,早早就合閉沉入水中,之後花瓣脫落,整個果莢在水中成熟。通常每個果莢內的種子數因品種與授粉完全與否而有甚多差異,加上睡蓮屬本身染色體具有異質染色體數的特性,常有2468倍體的差別,並有異數體,故多數品種不易產生種子,或產生的種子為不稔性。

直立式塊莖
直立式塊莖

睡蓮因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常短縮形成具有肉質地下莖之偽莖型態,熱帶睡蓮的變態莖可分為塊莖(tuber),直立型根莖(erect rhizomes)、走莖(stolon),寒帶睡蓮的變態莖則為水平型根莖(horizontal rhizomes)或短的直立型根莖。這些變態莖,主要用於貯藏碳水化合物,當季節乾旱時或氣候異常寒冷時,可用以抵抗不良環境,這些塊莖會在生長季不斷的分生小苗,且在小苗莖部會不斷形成幼嫩的分生塊莖,隨著生長地下部逐漸加長加大,較老的部位開始木質化,根系主要為不定根系統組成,除了種子萌芽具有胚根外,根一般不分歧,有根毛,主要為薄壁細胞構成內含通氣組織。

栽培特性

台灣的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非常適合睡蓮的生長,在水生生態體系中,睡蓮對於水澤地區的水質淨化功能相當重要,因其生物質量增加速率相當快,是一種高產量的作物,且病蟲害少,栽培管理比其它花卉較為簡易,其栽培重點如下:

一、水池的設定

此因素決定睡蓮的基本生長空間,也決定栽培操作時的方便性。多數的睡蓮品種可生長在深達2公尺以上的水域,但水深太深對於初生的植株生長不利,且生產操作不便。依照生產目標,若以生產切花為主的田間,水池深度應在4060cm左右,才有利花梗伸長;但若以採花朵為主則可酌量減少。一般水位太淺,則常因外在環境使水溫變化過劇,植株生長不良,開花數減少,冬季容易休眠或死亡。故水位的深淺亦應配合植株大小而定,在種植之初,為了使光線透過水中,以利光合作用,並使水中葉片迅速出水,可將水面調降至1020cm左右,之後依生長狀況再調昇水位。在睡蓮的生長期水位亦不能經常變換不定,對於經常漏水或水源補充不足的區域,常使水位變化,故須作為防漏水措施及補充水源的水井。在水田區,因常翻犁,其底層防水較佳,是相當良好的種植地區。另外水的流動性,對睡蓮的生長也有影響,少有睡蓮能夠容忍流動的水域,故須以靜水區較適合栽培。溪流或噴泉等其它因數造成經常性的水流,不適合睡蓮的栽培。

睡蓮田間栽培情形
睡蓮田間栽培情形

盆花生長情形
盆花生長情形

在水質的要求方面,睡蓮幾乎可容忍各種水質條件,但偏好中性及微鹼性的水質。睡蓮能很快吸收水中的各項重金屬與非有機化合物,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可在水質較差的地區生產,若生產以食用花朵為主,則須注意水中重金屬含量。

二、種苗與繁殖

睡蓮因花粉高度不稔或染色體數異常,常使授粉、受精率不高,因此結種數差異頗大,加上由播種到成株開花,需要二年以上的時間,一般不常採用種子繁殖。栽培業者多採用無性繁殖的方式,其中包括葉面植株、分割塊莖、分株、走莖等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則是分株及分割塊莖的方式。分株及分割莖塊產生的數目常依品種與生長環境而不同,一般認為光照強度與日照時間為繁殖之主要控制因素,延長數小時的日照可增加小株與塊莖的生成率,高光照且溫度較高的地區及降低水位有利小苗生成,一般種植時,不論分株或塊莖繁殖時,應於水溫較高春季之後種植,若水溫低於23℃則常使植株生長不良,12℃以下則不易存活。

子母蓮葉面芽由葉的中心部長出睡蓮品種
子母蓮葉面芽由葉的中心部長出睡蓮品種

三、栽培密度與生長管理

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各異,以目前栽種的香水蓮與觀音蓮等中大型系統的睡蓮,因生長速率快,每株至少須有1.5m2的水面生長空間,因此每分地的種植株數在600株以下。株數過多除了生育不良、切花生產量少外,亦容易促使植株老化。另外不同品種混種時,各個品種應最好有一定的間隔空間,當不同品種混種時,常因競爭或其它因素會致使其中一品種生育不良,甚至全部生育不良。另外在種植之後,應隨著生長而將部分老葉摘除,以免防礙生長。

四、肥培管理

整地之初,以自然田土種植為佳,其基肥關係日後灌水後水中各種生物生態平衡,一般以化學肥料為主,加上少量有機肥;有機肥過多則藻類容易滋生,而化學肥料亦應儘量減少磷肥的比率,因台灣水田系常是磷肥過多的情形。一般運用的化學肥料氮磷鉀(N.P.K.)比率以近似2:1:3的肥料為佳,如施用25:11:35比率的複合肥料,每分地平均在120160公斤的施用量,之後生長期的追肥應配合花期的生長,如著重鉀肥的施用,可增加花色,亦有助於香味提升。減少氮肥,以避免花莖過軟,採收後花朵容易萎凋。一般而言睡蓮植株對肥料需求量不多,因水中尚有其它藻類可輔助水中物礦物元素的循環,依生長情況每12月後添加一次即可,若肥料過多,則水中藻類滋生過多,妨礙睡蓮的生長,尤以絲藻的滋生最為嚴重,因此追肥的施用可以絲藻的生長為指標,且追肥的施用亦須在水中藻類清除後才能施用。另外,總體肥料的施用,切忌使用酸性肥料,否則植株生長不良。

一年以上的老株地下莖更新
一年以上的老株地下莖更新

五、更新

目前台灣所栽培的睡蓮品種幾乎全為熱帶晝開型,具有明顯的塊莖,種植之後塊莖會逐漸加大,經一個生長季之後,塊莖已明顯肥大木質化,並將塊莖堆出土面,植株呈懸浮在水中狀態,根系生育較差,常見的現象是新葉較少且皺,花量較少,此時必須重新拔除,重植新株,一般更新是一年為期,不超過2年。

六、採收時間

睡蓮花的採收須配合開花時間及採收目的。以切花採收為目的者,其採收的時機為當日開的花朵,以清晨15點間採收為佳,可確保切花瓶插壽命。若以採食用花朵或製茶用者,則在日出23小時以後採收為佳,或以第二輪雄蕊成熟,花粉釋出時最佳,即約在9點以後至2點間採收為佳。

七、病蟲害及其它

主要的害蟲類以水面上的薊馬、蚜蟲,以及水中的螺類為主,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其防治方法可依植物保護手冊的推薦而防治。在栽培時較常發生的問題是水中藻類及其它水生植物的生長競爭,去除水中藻類的問題,除了以人力撈除外,常用的方法是以硫酸銅,使水中濃度維持在0.332ppm之間,但因長期使用損害植株,且對人體有害,特別是食用睡蓮的栽培會有殘留的問題。有機的防治方式是在池中加入苦茶或菸葉,每分地使用量在200公斤左右,但沒有一種控制方法是永久有效,最好的方式是採用自然生態平衡,即是在池中培養可吸收礦物質、鹽類且可製造氧氣的植物使其與藻類競爭,如滿江紅,另一種方法是飼養雜食性的魚類如鯽魚類,亦可有效的減少螺類的為害,目前已有部分業者使用此法。

切花保鮮與採後處理

睡蓮切花的品種以大花及晝開型為主,選擇切花品種考量的因素有:1.切花產量,2.花色,3.瓶插壽命。以往專業生產切花的農民考量的因素多以產量為主,選擇粉紅及淡藍色系品種。目前則為增加花色多樣性,而考慮種植黃色、紅色、橙色及紫藍色之睡蓮,雖產量略低,但充份利用其花色多變化的優點,且其中之紫藍花品種瓶插壽命較長,約有45天的瓶插壽命,是較佳的切花品種。

採收後之預措
採收後之預措

食用睡蓮花朵採後與處理
食用睡蓮花朵採後與處理

睡蓮由於花朵具有色彩豐富而鮮艷及花型美麗之優點,除了作為水塘之庭園造景及盆花之觀花植物外,作為切花利用亦頗為消費者所喜愛。但因生長特性具有晝開夜合或夜開晝合的短開花遺傳因子存在,切花採後亦無法全天開放,且即使在植株上,花朵開放時間只有4天左右,切花瓶插壽命亦只有34天,由於瓶插壽命短,影響其切花生產甚巨。因此睡蓮切花保鮮上極須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1.延長瓶插壽命,2.打破夜間閉合生理時鐘現象,3.使花莖不易彎曲。若能因其切花保鮮處理,增進切花品質及瓶插壽命,則將有利其產業發展。

一、切花採收適期

睡蓮花苞出水後約需4天才開放,花苞提早採收並不能促使其提早開花,如表一,採收出水後2天的花苞,須瓶插2天後才開放,採收第3天的花則隔天即開放。而採收不同時期的花苞,一旦花朵開放後則均約只有3~4天的瓶插壽命,若扣掉1天的運輸時間,則最多只有23天的壽命。理論上採收花苞可以多出1∼2天的運輸時間可利用,但實際上採收花苞有困難,因為睡蓮切花至第4天花朵閉合,則與未開效過的花苞相似,通常難以辨別,一旦採到花期已過的花,則花朵不再開放,故目前仍建議於清晨採收當天開放的花,此時花藥筒開放,開放2天以後的花,花藥筒已閉合,是很好判別採收適期的方法。

切花集貨的情形
切花集貨的情形

表一、睡蓮不同成熟度採收對其瓶插壽命之影響

出水後日數

花苞延遲開放日數

瓶插壽命

2

2

3

3

1

3

4

0

3

二、切花採後生理

睡蓮花莖本身構造為多孔性的通氣組織,在組織空隙中含有大量的水,一旦離水時過長則花莖中的水會大量流失,使花莖變軟,則立即失去瓶插壽命。但此時如果將花朵倒過來,浸入水中,使花莖中再次充滿水,且可使瓶插壽命再次恢愎。

調查晝開型切花瓶插時吸水性結果發現,白天吸水性較佳,可能花朵開放,花瓣蒸散速率較快,夜間閉合時則吸水情形明顯變慢。睡蓮切花目前國內使用的品種是晝開型,傍晚後則陸續閉合,因此除了要解決瓶插壽命太短外,夜間閉合縮短觀賞時間問題亦極須解決才能擴展其切花利用性。

睡蓮花莖採收時直立,瓶插2天後日漸彎曲,至第四天時,即使花朵仍開放,可能花莖已呈完全下垂狀態,使用插花固定用18號鐵絲插入花莖中可使花莖不彎曲,但無法延長瓶插壽命及克服夜間閉合情形。

許多切花對乙烯敏感,乙烯處理會明顯縮短其瓶壽命,為探討睡蓮切花對乙烯的敏感性,以0.5及1ppm乙烯處理,以流通式連續處理至瓶插壽命終止,發現並沒有縮短其瓶插壽命。因此睡蓮切花瓶插壽命短,乙烯可能不是主要影響因子。

以鐵絲穿入花莖中避免彎曲
以鐵絲穿入花莖中避免彎曲

三、切花保鮮劑

用數種常用的切花保鮮劑處理,探討其對瓶插壽命之影響,結果效果均不顯著,包括2∼5%的蔗糖,25∼50mM硝酸銀,50∼100ppm 8-HQS及2∼8%的酒精處理,有些處理甚至有縮短瓶插壽命的情形。

GA處理品種間會有差異,以紫藍色花效果最好
GA處理品種間會有差異,以紫藍色花效果最好
以50ppmGA處理可避免花莖彎曲
以50ppmGA處理可避免花莖彎曲

MH、BA及ABA不同生長調節劑處理,不論於田間或切花處理對其花朵開放時間及瓶插壽命影響不大,但以50ppmGA預措2小時處理可減少花莖彎曲情形,並可延長瓶插壽命12天,是目前較為有效的保鮮處理方法,但須注意的是使用GA處理除了濃度要適當外,處理時間亦不可超過2小時,更不可作為運輸時之保鮮劑或瓶插劑,否則會使瓶插壽命變短。

四、切花運輸

許多都市近郊農民少量種植後,自行拿至市區販賣,則只要儘量不使切花離水,較沒有保鮮問題。但專業農民,如果要運至拍賣或批發市場,則要考慮運輸問題。睡蓮切花離水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可能使吸水性喪失,而失去開放能力,雖在離水4小時以內倒立浸水使莖部再次充水後,可恢愎開放能力,不過農民為保險起見,均採用目前流行的立式容器運輸,切花採收後以10支為一把,套上塑膠袖套,再以10把為一箱,裝箱後運至市場拍賣。

採收後之捆把
採收後之捆把

以立式容器包裝運輸
以立式容器包裝運輸

加工利用

睡蓮別稱子午蓮、瑞蓮、水浮蓮,主要花季在夏季而花朵單生於長花莖的前端,挺出水面上,於清晨開放,下午閉合,花色有紅、黃、白、紫、藍、粉紅等顏色,有些品種並具有香氣。中國「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子午蓮,綱目水草部,入蘋,以為此即大葉之蘋也,古人以為食品,祭用蘋、蘩」,而後又曰:「紅白蓮花,此不知即蓮花否,而功與蓮同,以類相從」。「藏器」謂:「紅白蓮花,氣味甘平,無毒,久服令人好顏色,變白卻老」,顯示古人認為食用睡蓮花可以美白皮膚,延年益壽;因此,在中國自古即將此蓮花當作食品藥物;其葉及葉柄可做為蔬菜,花可煎湯服治小兒慢驚風,清暑解醒,在民間睡蓮花廣為運用在花荼的飲用上。

一、適合製造蓮花茶之品種

台灣目前所種植品種相當雜亂,除了一些地方品種外,尚有自泰國、印度等地引進,本場曾對各品種,依外部形態分類,進行蓮花茶烘焙試驗,以篩選適合加工之品種,通常依植株葉片可分為葉片具斑點與葉片不具斑點兩大類,其次再依花色變化而異,各類品種蓮花茶特性簡述如下:

1.葉片具斑點:

   (1)紫紅色花系:切花之花瓣底部黃色,鹼澀少,味甘美,可沖泡數次,屬上品,要為民間俗稱的香水睡蓮。

   (2)紫藍色花系:花瓣較少,第一次沖泡有澀苦,第二次沖泡後味甘,入喉後口感好,缺點為溫度及濕度控制不當時,會使色澤轉呈紫黑色,有損商品價值。。

   (3)粉紅色花系:切花之花瓣底部白色,花形細長,味甘美,為不錯之品種。

   (4)象牙白花系:品種尚可,屬中等品質。

紫紅色蓮花(葉片具斑點)
紫紅色蓮花(葉片具斑點)

2.葉片不具斑點:

(1)紫紅色花系:切花之花瓣底部黃色,蓮座太厚,鹼澀重,為不適烘焙製作蓮花茶之品種。

(2)紫藍色花系:花香濃郁,味苦,適合切花觀賞。

(3)粉紅色花系:切花之花瓣底部白色,味稍苦,第二次沖泡苦味稍減少,須當日盛開之花。

  (4)白色花系:品質差,味苦,為不適合烘焙製作蓮花茶之品種。

紫紅色蓮花(葉片不具斑點)
紫紅色蓮花(葉片不具斑點)

   綜合上述結果,若欲製造蓮花茶,應選葉片具斑點之睡蓮,其中花色以紫紅色花系為最佳,其次為紫藍色花系,而葉片不具斑點之睡蓮則較適合當觀賞用。

二、蓮花茶製作過程

1.採取第一天盛開之蓮花,俟傍晚花朵閉合時,摘取蓮花。

2.清水沖洗花朵,倒置使花苞內水份流出,切除葉梗至蓮花座處,儘能可能的切除至可看得到蓮座孔,利用高溫烘焙時除去植物鹼以降低鹼澀味 。

3.先以高溫100℃/4小時以去除菁味(多量植物鹼會使蓮花茶在口感上具澀味)後,熄火降溫6小時,再以8590℃之溫度慢慢烘乾1215小時,至乾燥為止。如此便可製造出味美、甘醇不具苦澀味之蓮花茶。

蓮花排列在烘焙架上之情形
蓮花排列在烘焙架上之情形

蓮花茶之烘焙爐
蓮花茶之烘焙爐

以烘焙完之蓮花茶
以烘焙完之蓮花茶

三、蓮花茶沖泡方式

將透明玻璃茶具以沸騰之開水沖洗加溫後,放入12朵花朵,再以約300500cc沸水沖泡1020秒即可。蓮花茶色為琥珀色,淡淡清香為上品。可依個人洗好連續沖泡數次。

清香味美,養生蓮花茶
清香味美養生蓮花茶

四、蓮花茶之毒性分析(高雄醫學院藥材學研究室提供)

為探討蓮花茶之藥性,本場委託高雄醫學院藥物學研究所進行毒性分析,由台南場提供蓮花茶,經熱水抽出後再經冷凍濃縮乾燥為實驗材料,進行急性及慢性毒性分析。其藥物之致死劑量(LD50)急性試驗,以不同劑量500mg/kg、1g/kg、3g/kg、5g/kg餵食小鼠,每組10隻經24小時、48小時觀察是否會引起ICR老鼠致死。而慢性毒性試驗則仿急性實驗之方法,但整個實驗過程則以胃管餵食不同劑量的蓮花抽出物,連續餵食1個月,再依Litchfield 和Wilcoxon等人的方法計算出藥物之致死劑量(LD50)。結果如下:

1.蓮花茶冷凍乾燥品之急性毒物試驗,經24小時、48小時觀察皆無死亡,故知其LD50>5g/kg乾燥品以上。

2.蓮花茶冷凍乾燥品之慢性毒物試驗,經一個月餵食觀察,預估其LD50 > 50g/kg各生藥組皆無死亡,可之其慢性毒性實驗之LD50 > 5g/kg乾燥品以上。

綜合上述試驗,依Gleason等人之分類,結果顯示蓮花茶幾乎無毒性,長期微量服用應無大礙,但個人體質差異,長期食用對人體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的估評,尤其依本草綱目補遺記戴,但其性寒,身體虛弱、脾胃虛寒或胃腸不良者,需慎加注意。

結語

睡蓮的用途甚廣,可用於食用、製茶、切花、藥用等用途。台灣南部地區溫暖、陽光充足、水源充足,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睡蓮的生長,加上農田早期是以水稻田為主,可輕易將之轉變蓮田。睡蓮在台灣一年四季皆可不斷開花,以香水睡蓮而言,每年每株的開花量約在280340朵之間,睡蓮花被喻為聖潔的花卉,廣受人們喜好,未來發展潛力無窮,可惜目前市場仍小,且切花瓶插壽命不長,食用製茶時香氣保存問題,對於睡蓮的發展仍有許多瓶頸急待突破。

誌謝:本文得以完成,特此感謝台南縣竹橋國中陳明都老師與高雄醫院林俊清教授,分別在睡蓮花茶的加工過程及毒性分析的協助。


*回首頁      *回出版品    *回技術專刊目錄